这周围村庄的乡民,大部分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村子到外面谋生,更不要说往别的地方迁徙了,在动辄劫掠的现在,好比惊弓之鸟,扒着窝轻易不会外出。
宋和锦派去的几个“招聘人员”全都铩羽而归,任他们巧舌如簧,那些村寨乡民就是不肯相信,要不是带路的是当地的向导,几个招聘人员甚至会被人留住回不来。
他们的刀具销路倒是不愁,据派出去的探子回禀,与他们接触过的地主豪绅们都对他们口中的“百炼钢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。
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,宋和锦很快就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。
对外,是买卖货物,但在对内的小组会议上,他们此次外出的目的,除了贩卖刀具,还有一个,就是增加人口。
为了减低路上的风险,他们的车队做了严密的伪装,装成普通商队的模样,还从附近的村寨收购了不少手工制品作为贩卖品,士兵们也穿得破旧,每个人手中精铁打造的武器都要套上木棍壳,从外表来看,就是一支队伍规模较大的平平无奇的行商队伍。
所有人对外统一口径,不让人知道他们交易的真实内容。
周围的势力还不知道他们在铁矿区做的是什么,都只以为换了一个矿场主人,与此前的其他矿主做法没什么区别。
一旦知道铁矿这里产出优良的铁器,情况绝对会变得截然不同。
将心比心,宋和锦觉得,若他是那些大势力的家主,一定会产生觊觎之心,想方设法吞并这个地方的铁矿,将铁矿里的所有匠人圈为家奴,秘密囚禁起来,让这些人专门为家族打造武器,或者变为家族生财的来源。
那些小的势力,即使无法以一己之力吞并他们,也有可能会联合起来,将铁矿收入囊中。
武器不同于一般商品。
运用得好,攻城略地,成为一方霸主不在话下。
诱惑性太大,没有足够的实力,保不住制造武器的技术和人员。
而他这个旧主人,也会被人杀掉。
但若是因怕被人知道而畏缩不前,那他们永远只能偷偷摸摸隐姓埋名兜售铁器,被各方势力追捕,一直处于逃亡之中。
开什么玩笑!
他过去半年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于炼铁厂,可不是为了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的。
郭子铭对季原的排斥不加掩饰,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,季原此人亦没有掩饰自己的企图和野心,全然没有藏拙的模样,一来就表现出了极其出色的做事能力,态度极其积极。
而宋和锦正需要这样的人才。
这两个月,郭子铭已经把他们周围能打的山匪贼寇都扫平荡尽,解救出来的平民几百人,铁矿区免费提供吃住给他们,并且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情况,一一分入炼铁厂和兵营,郭子铭对此十分满意,他们的兵器如此精良,吃喝供应充足的身体亦甚是强壮,足以抵得上边境的一支游勇部队。
季原来了之后,在宋和锦看来,不啻于使得矿区的军事力量如虎添翼。
郭子铭练兵没有什么问题,谋兵布局却不擅长,甚至因为对手太弱,越来越表现出傲慢和大意的一面,在几次外出剿匪的时候,都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死伤,宋和锦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慢慢地把原是建筑队主管的张进提到了兵营这边。
而季原本来就是这方面的强手,宋和锦让他抽隙带一下张进,教张进练兵备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。
作为一个上位者,宋和锦并不讨厌季原这样的人,反而有几分欣赏,能力强不可怕,可怕的是尸位素餐。他做班主任的时候,最受不了的,就是没有能力又占着位置的那些领导,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到了那些人的手上,搞得复杂又浪费时间。
沈千奴离开以后,宋和锦慢慢就发现,身边的人性格和能力都有所缺陷,并不是把事情交代下去,他们都能够按照他的意思去一五一十地执行,多多少少都有些偏离他的本意。
他现在的位置,就如同站在教室的讲台上,俯视着下面,将每一个学生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。张进学东西很快,面相和性格上的“伟光正”让他颇具领导魅力,很快就收服了一批手下,但由于他初涉军事,行事还有一些青涩,将来能走多远,得留待后续的观察;郭子铭性情急躁莽撞,可做一员猛将,却难以掌三军;季原来到他身边的时日不长,品性暂且不清楚,但就目前遇到事情这几人的表现来看,三人之中态度和能力最好的是他。
郭子铭对季原的牢骚,宋和锦当没听到。
甚至,有些感到厌烦。
郭子铭仗着自己是宋和锦身边的老人,在很多事情上我行我素,似乎认为宋和锦与自己是一伙的,任何事情或多或少都会看在情面上站在他这一边。
然而,当几千人的性命和身家维系在自己的身上以后,宋和锦才恍然发觉,他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仁慈和善良,反而特别冷情冷性,一件事情权衡的往往不是好与坏,而是利与弊。
仿佛所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自动抽离,剩下理智的漂荡在半空,俯瞰着在他眼前奔走的每一个人。
这些人对工作本身的意见、做事的方法、重视程度、同僚间的配合度、对他的忠诚度等等,全都一目了然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